琼州、珠崖、儋耳
海南岛在古代有多个名称,不同历史时期使用不同称谓,具体如下:
一、先秦至秦汉时期
-
秦代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海南岛属“越郡外境”,是中原王朝管辖的南方边界。
-
汉武帝时期
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置 珠崖郡 和 儋耳郡 ,隶属交州刺史管辖,标志着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的直接统治开始。
二、三国至隋唐时期
-
三国至隋朝
此阶段海南岛多属南越国或地方势力管辖,未设正式行政单位。
-
唐代
-
初期称“南服荒缴”(秦代称谓延续)。
-
安史之乱后,海南岛成为南越国势力范围,属交州。
-
唐朝设立 琼州 ,成为海南岛的主要行政名称。
-
三、宋元明清时期
-
宋代
-
琼州成为海南岛的正式行政单位,管辖范围包括今海南岛大部分及广东雷州半岛部分地区。
-
部分文献使用“琼崖”称呼,但频率较低。
-
-
元明清时期
- 继续沿用“琼州”名称,行政体系逐步完善。
四、其他古称来源
-
珠崖 :源于“郡在大海崖岸之边,出珍珠”,汉武帝时期命名。
-
儋耳 :因古部落面部纹面习俗得名,与“珠崖”并称。
-
琼台 :宋神宗熙宁年间设立琼管安抚都监台后使用,后改为琼州。
总结
海南岛的名称演变反映了其从边疆到行政区域的转变。最早见于秦代的“越郡外境”,至汉武帝设立郡县后逐步发展为“珠崖”“儋耳”,唐代正式定名为“琼州”,并延续至宋元明清时期。这些名称均与当地地理特征、民族习俗及行政设置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