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胸膜炎症,属于肺结核的V型。以下是对结核性胸膜炎的具体介绍:
-
病因
- 结核分枝杆菌通过淋巴道、血行播散或直接蔓延等方式侵犯胸膜,机体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处于高度敏感状态时,可能引发胸膜炎症。
- 如患有肺结核、骨结核等,细菌可能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胸膜腔,引发感染。
-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营养不良者等,更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进而引发结核性胸膜炎。
-
症状
- 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结核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畏寒、出汗、乏力、食欲不振、盗汗、体重减轻等。
- 胸痛:多为剧烈的针刺样疼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患侧卧位时减轻。
- 胸闷气促:随着胸腔积液的增多,胸痛感逐渐减轻,但会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活动后尤为明显。
-
检查方法
- 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手段,可发现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病变。
- 超声探测胸腔积液的灵敏度高,定位准确,可用于估计胸腔积液的深度和积液量,提示穿刺部位。
- 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PPD试验、结核抗体等,有助于辅助诊断。
-
治疗方法
- 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一般采用链霉素(SM)、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或链霉素(SM)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联合治疗,疗程通常为9~12个月。
- 当胸腔积液较多时,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抽液,以减轻症状,防止胸膜粘连。
- 对于没有肺结核的单纯性的结核性胸膜炎,如果患者持续产生胸腔积液、需要反复抽液,可以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减轻结核中毒症状、促进胸腔积液吸收。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胸膜炎症,其病因多样,症状包括全身中毒症状和胸痛等局部症状。该病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活检等多种方法进行临床诊断,并采用抗结核药物、胸腔置管引流、注射尿激酶及外科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