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联合抗结核治疗
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原则,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疗程通常为9-12个月。若合并耐药或重症,需调整方案并延长疗程。 -
胸腔穿刺抽液
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需尽早抽液,每周2-3次,首次不超过700ml,后续每次不超过1000ml,以减轻压迫症状、减少胸膜粘连风险。抽液后可注入抗结核药物增强疗效。 -
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
结核中毒症状严重(如高热、胸膜肥厚)时,可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短期(约6周)使用泼尼松,需逐步减量停药以避免反跳。 -
其他治疗
- 营养支持:保证充足休息、增加营养摄入以增强免疫力。
- 内科胸腔镜:包裹性积液或反复抽液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微创手术清除积液并松解粘连。
- 外科手术:慢性包裹性胸膜炎或严重胸膜增厚影响肺功能时,需手术干预。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副作用,严格遵医嘱调整方案。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并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