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扭转综合征(即肠扭转)属于临床急危重症,其严重性及临床特征如下:
一、疾病严重性
-
病理机制
肠扭转是一段肠袢沿系膜长轴旋转180度以上形成的闭袢型肠梗阻,同时伴随肠系膜血管受压,属于绞窄性肠梗阻。
肠道扭转后血液供应受阻,可能导致肠管缺血坏死,肠道内细菌及毒素渗入腹腔引发弥漫性腹膜炎,甚至感染性休克。 -
致死风险
若未及时处理,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如肾衰竭、呼吸障碍),死亡率较高。
二、典型症状表现
- 突发剧烈腹痛:呈持续性且阵发性加剧,多集中于脐周或右下腹;
- 呕吐与腹胀:因肠道梗阻引发呕吐(可能含胆汁或血液),并伴随进行性加重的腹胀;
- 排便异常:停止排气排便或出现腹泻;
- 休克征象:病情进展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休克表现。
三、治疗及预后
-
紧急干预必要性
肠扭转属于外科急症,需在发病后24小时内处理,否则肠坏死风险显著增加。 -
治疗方式
- 保守治疗:仅适用于早期无坏死迹象者,包括腹部按摩、导管引流等物理干预;
- 手术治疗:对进展期患者需行肠扭转复位术,若已发生坏死则需切除病变肠段。
-
并发症与长期影响
儿童患者可能遗留肠道发育异常或消化功能障碍,成人患者术后需警惕肠粘连等后遗症。
四、诊断与就医建议
该病易与阑尾炎、肠梗阻等急腹症混淆,需通过腹部影像学(如CT、X线)明确诊断。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以降低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