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
- 禁食与胃肠减压:明确诊断后需立即禁食,通过插胃管或肛管引流胃肠气体和液体,缓解腹胀、呕吐。
-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因呕吐或腹泻易导致电解质失衡,需静脉补液并监测电解质水平。
- 药物治疗:
- 解痉药(如山莨菪碱、阿托品)缓解肠道痉挛性疼痛;
- 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
- 营养支持药物(如脂肪乳、氨基酸)增强抵抗力。
-
手术治疗
- 适应症:保守治疗无效、肠坏死或穿孔等严重情况。
- 术式选择:
- 扭转复位术:适用于早期未坏死的肠管;
- 肠切除术:坏死肠段需切除并吻合或造瘘;
- 固定术:预防易复发患者再次扭转。
二、康复期调理
-
饮食调整
- 恢复期饮食:
- 初期禁食,逐步过渡至流食(如米粥、藕粉)、半流食(如菜粥、米糊);
- 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高纤维食物(如辣椒、坚果、粗粮);
- 少量多餐,补充蛋白质(瘦肉、鱼类)和水分。
- 长期饮食:保持清淡、易消化,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 恢复期饮食:
-
运动建议
- 康复期运动:
- 急性期禁止运动,恢复后可选择散步、瑜伽(温和体式)等低强度活动;
- 避免剧烈扭转动作(如仰卧起坐、快速转呼啦圈)。
- 注意事项:运动前充分热身,出现腹痛、腹胀立即停止并就医。
- 康复期运动:
三、日常管理
- 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 高危人群预防:老年人、术后患者需注意饮食节制和术后护理。
- 定期复查:监测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若出现持续腹痛、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