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贲门失弛缓症(小儿贲门痉挛症)是一种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导致的食管功能性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食管测压、内镜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
- 吞咽困难:患儿在进食固体和液体食物时均会出现吞咽困难,食物常反流至口腔或鼻腔,有时可引起呛咳
- 胸骨后疼痛或不适:胸痛多为闷痛或绞痛,常在进食后发生
- 食物反流:反流物为未消化的食物,无酸味
- 体重减轻:长期患病会导致体重减轻,营养不良
- 呼吸道症状:若反流物吸入呼吸道,还可引发咳嗽、喘息等呼吸道症状
2. 影像学检查
- X线钡餐检查:可见食管扩张,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食管末端狭窄呈“鸟嘴样”改变
- 食管造影:通过让患儿吞服造影剂,可观察到食管扩张,食管下端呈“鸟嘴样”狭窄
3. 食管测压
- 食管下括约肌高压:表现为食管下括约肌高压,松弛不完全或完全不能松弛
- 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食管测压能准确评估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和松弛功能,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
4. 内镜检查
- 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和贲门的形态,排除食管癌等器质性病变
- 食管扩张和食物潴留:内镜下可见食管扩张,食物潴留,贲门紧闭,但黏膜正常
5. 实验室检查
- 排除其他疾病:实验室检查一般用于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 血液检查:部分患儿可能会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等,通过血液检查可明确
6. 其他检查
- CT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 食管排空检查:包括核素食管通过时间、食管钡剂排空指数测定及饮水试验等,均有助于判断食管的排空功能
- 乙酰甲胆碱试验:正常人皮下注射乙酰甲胆碱后,食管蠕动增加压力无显著增加。但在本病患者则注射后1~2分钟起,即可产生食管强力的收缩,食管内压力骤增,从而产生剧烈疼痛和呕吐
总结
小儿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方法,并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一旦确诊,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