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的疼痛缓解需结合药物、物理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具体方法如下:
一、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
- 泼尼松、甲泼尼龙等为首选药物,可快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肌肉疼痛和无力。初始剂量较大(如泼尼松每日20-60mg),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
- 免疫抑制剂
- 甲氨蝶呤(每周7.5-25mg)、硫唑嘌呤(每日50-150mg)等可联合激素使用,减少激素用量及副作用。
- 生物制剂
- 利妥昔单抗等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疼痛。
- 对症止痛
-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用于缓解急性肌肉疼痛。
二、物理治疗
- 热疗/冷疗
- 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冷敷减轻急性炎症疼痛。
- 按摩与理疗
- 轻柔按摩可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供;理疗(如电疗、超声波)辅助缓解疼痛。
- 康复训练
- 适度水中运动、瑜伽、拉伸训练等可增强肌肉柔韧性,避免过度运动导致损伤。
三、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管理
- 增加富含蛋白质(鸡蛋、鱼类)、维生素D(牛奶)及抗氧化食物(蔬菜、水果),减少高盐高脂饮食。
- 休息与运动平衡
- 急性期需充分休息;稳定期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维持肌肉功能。
- 心理支持
- 通过心理咨询或支持小组缓解焦虑情绪,间接改善疼痛感知。
四、中医辅助治疗
- 分型论治
- 毒热型用解毒清营汤,寒湿型用温经通络汤,气血两虚型用调和阴阳方剂。
- 中成药
- 雷公藤多甙、昆明山海棠等可辅助激素治疗;人参归脾丸、当归丸等调理气血。
五、其他疗法
- 血浆置换/免疫吸附:清除血液中致病抗体,适用于重症或传统治疗无效者。
注意事项
- 定期监测肌酶、肌电图等指标,及时调整方案。
- 避免感染、过度劳累及日晒,戒烟限酒。
疼痛缓解需个体化方案,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长期管理以控制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