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证据,其核心标准如下:
一、临床表现
- 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骤,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少尿/无尿、水肿及高血压。
- 肾功能急剧恶化:病程中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如血清肌酐、尿素氮升高),2-3个月内可进展至尿毒症,伴酸中毒症状(恶心、呕吐、呼吸深大等)。
- 伴随症状:部分患儿有前驱感染史(如发热、关节痛),或原发病表现(如紫癜、咯血)。
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 尿液检查:尿蛋白显著增高(+~+++),红细胞明显增多,可见管型。
- 血液检查:
- 肾功能异常:血清肌酐、尿素氮升高。
- 免疫学指标:抗GBM抗体(Ⅰ型)、ANCA(Ⅲ型)阳性;Ⅱ型可见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部分伴补体C3降低。
- 影像学检查:B超早期显示双肾体积增大,后期逐渐缩小。
三、病理学诊断(金标准)
肾活检显示50%以上肾小球存在新月体形成,光镜可见内皮系膜细胞增生,免疫荧光见IgG/C3颗粒状沉积。
四、鉴别诊断
需与急性肾小球肾炎(补体C3在8周内恢复)、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慢性肾炎等鉴别,结合链球菌感染史、补体动态变化及病理特征可明确。
注: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动态观察及多维度检查,尤其强调肾活检对确诊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