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影像学检查,具体标准如下:
一、临床症状
-
婴幼儿典型表现
- 鼻塞、流涕、咳嗽、喘息、发热(通常低于38.5℃)
- 严重者可出现呼吸急促、发绀、三凹征(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或呼吸暂停
- 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或哮鸣音
-
成人及年长儿表现
- 以鼻塞、咽痛、低热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部分伴乏力、食欲减退
二、实验室检测
-
核酸检测(RT-PCR)
- 通过鼻咽拭子、痰液等样本检测病毒RNA,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适用于早期诊断
-
抗原检测
- 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病毒抗原,操作简便、快速(数小时出结果),但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
-
血清学检测
- 检测IgM抗体(提示近期感染)或IgG抗体动态变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升高),多用于流行病学研究,急性期诊断意义有限
三、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
- 显示肺纹理增粗、斑片状阴影或肺气肿,用于排除细菌性肺炎等并发症
-
胸部CT
- 用于复杂病例或诊断不明者,可清晰显示肺部病变细节
四、病原学分离(金标准)
- 通过鼻咽分泌物或痰液进行病毒培养,观察细胞病变,但耗时长(数天)、操作复杂,临床较少常规使用
五、高危人群诊断注意事项
- 婴幼儿:早产儿、有基础疾病者更易发展为重症(如毛细支气管炎、肺炎),需结合病史和体征综合判断
- 老年人及免疫低下者:需警惕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及时完善病原学检测
注:诊断时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及影像学特征,优先选择快速核酸检测(RT-PCR)或抗原检测以提高诊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