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治疗药物
-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
- 代表药物: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奥沙拉嗪等。
- 适用情况:轻至中度炎症性肠病的一线治疗,尤其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美沙拉嗪栓剂或灌肠剂可用于直肠/乙状结肠病变。
-
糖皮质激素
- 代表药物:泼尼松、地塞米松、布地奈德等。
- 适用情况:中重度患者或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疗效不佳时的短期治疗,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引发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感染风险增加)。
-
免疫抑制剂
- 代表药物:硫唑嘌呤、甲氨蝶呤、巯嘌呤等。
- 适用情况:用于维持缓解期,减少激素依赖或复发风险,起效较慢,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
生物制剂
- 代表药物: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抗TNF-α)、乌司奴单抗(抗IL-12/23)等。
- 适用情况:中重度患者、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无效者,可靶向抑制炎症因子,但需警惕感染及肿瘤风险。
-
小分子药物
- 代表药物:托法替尼(JAK抑制剂)等。
- 适用情况:对传统治疗反应不佳的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二、注意事项
- 个体化治疗:药物选择需结合病变部位(如直肠型优先局部用药)、疾病活动度及并发症风险。
- 长期管理:缓解期需维持用药(如美沙拉嗪、免疫抑制剂),擅自停药易导致复发。
- 联合用药: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激素联合生物制剂或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疗效。
- 副作用监测: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需定期检查感染指标、肝肾功能等。
三、其他治疗建议
- 对症支持:腹泻严重时可短期使用蒙脱石散止泻,合并感染时需抗生素治疗。
- 中医辅助:中药灌肠、艾灸等外治法可促进黏膜修复,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部分难治性病例有效。
提示:具体用药需在消化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肝酶升高),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