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后颅内积气(也称为外伤性气颅)是由于颅脑外伤后,外界气体通过骨折线、脑膜裂隙或其他途径进入颅内而形成的。以下是外伤后颅内积气的形成机制和常见原因:
形成机制
- 1.颅骨骨折:颅骨骨折,尤其是开放性颅底骨折,是外伤后颅内积气的主要原因。骨折线可以穿过鼻窦、乳突气房等含气骨结构,气体通过这些骨折线进入颅内
- 2.颅腔与外界相通:骨折后,颅腔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空气可以通过骨折线进入颅内。脑膜的撕裂也会导致气体进入蛛网膜下腔、脑室内等部位。
- 3.压力变化:在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情况下,腹压增加,颅内压也会随之变化。这种压力变化会导致气体被吸入颅内,尤其是当骨折线或裂隙形成单向活瓣时,气体可以进入但不易排出,从而形成张力性气颅
常见原因
1.颅底骨折:颅底骨折是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累及鼻窦或乳突气房的骨折。气体通过骨折线进入颅内,积聚在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内或脑室内
2.开放性颅脑损伤:开放性颅脑损伤使颅脑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空气可以直接进入颅内,导致积气
3.手术因素:在颅脑手术过程中,如果未能严格封闭颅腔,或者在操作中引入了空气,术后可能出现颅内积气
4.脑脊液漏:脑脊液流出时会形成负压,外界空气可能会被吸入颅内,引发颅内积气
5.颅内产气菌感染:某些产气菌感染颅脑,会在颅内产生气体,进而造成颅内积气
临床表现
外伤后颅内积气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脑脊液漏、脑膜刺激征等。严重时可能会出现颅内高压、脑疝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诊断与治疗
诊断主要依靠头颅X线或CT检查。治疗方面,少量积气可以自行吸收,保守治疗即可;对于大量积气或张力性气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钻孔排气引流术、脑脊液漏修补术等
外伤后颅内积气的形成主要与颅骨骨折、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因素、脑脊液漏以及颅内产气菌感染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