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后颅内积气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颅脑损伤并发症,其处理方式需根据积气的量以及患者的具体症状来决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
-
少量无张力性散在的颅内积气
- 一般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2周左右,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及冲洗鼻耳等行为,以防大量气体进入颅内使颅内压迅速上升。要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因用力排便导致腹内压增加而使颅内压升高。
- 药物治疗: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广谱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
- 冷敷:可用冷敷额部的方法,缩小气体体积,降低颅内压。
-
伴有脑脊液漏的复发性气颅
- 体位引流:让患者取头高患侧卧位,有利于脑脊液漏口的粘连和愈合,减少外界空气进入颅内的机会。
- 手术治疗:如果骨折裂隙超过3毫米,持续1周以上漏液不见减少,或漏液持续一个月以上仍不能治愈者,经保守疗法已停止流液后又复发者,或伤后晚期发生脑脊液漏者,应及时施行手术。手术的目的是修补硬脑膜漏口,恢复脑脊液循环的正常途径。
-
大量张力性颅内积气
- 钻孔排气:对于大量张力性颅内积气的患者,必须尽早钻孔排气,任何迟疑和观望都可能是危险的。可在颅骨上钻一个小孔,将气体排出体外,以迅速降低颅内压,缓解患者的症状。
- 手术治疗:如果钻孔排气后积气仍不减少,或者患者出现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则需要进行开颅手术,彻底清除颅内的积气,并修复受损的组织。
总的来说,外伤后颅内积气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