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治疗
- 保温与给氧:维持体温稳定,必要时吸氧以改善缺氧状态。
- 控制感染:针对感染源进行治疗,避免加重病情。
-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避免钠水摄入过多,维持酸碱平衡。
2. 药物治疗
- 抗凝治疗:
- 肝素:首选药物,可皮下注射或静点,需配合输注抗凝血酶Ⅲ(AT-Ⅲ)或新鲜血浆以增强疗效。
- 低分子肝素:半衰期长,出血风险低,适合长期抗凝。
- 华法林:用于需长期抗凝者,需监测凝血功能。
- 溶栓治疗:急性期可静点尿激酶或链激酶溶解血栓,改善肾功能。
- 抗血小板药物:如双嘧达莫、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
3. 手术治疗
- 适应症:急性期肾功能持续恶化或出现恶性高血压,或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 时机:婴儿可等待4-6个月评估,多数单侧病变经保守治疗可缓解;若3-6个月后患肾无功能且伴高血压,需行肾切除术。
4. 预后与随访
- 及时治疗可降低病死率(从95%降至20%以下),但需警惕肾功能恶化及肺栓塞风险。
- 长期抗凝治疗者需定期监测凝血指标,调整用药方案。
提示: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儿病情综合评估后制定,避免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