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科因素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如子痫前期会导致全身小血管痉挛,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发肾功能衰竭。
- 羊水栓塞: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发急性肺栓塞、DIC及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 产后出血: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灌注不足,从而引发急性肾衰竭。
-
肾前性因素
- 血容量不足:如脱水、过度利尿或大量失血(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导致肾脏灌注不足。
- 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影响肾脏血液供应。
-
肾性因素
- 急性肾小管坏死:常见于肾毒性药物、感染或缺血缺氧(如妊娠期高血压)导致的肾小管损伤。
- 急性间质性肾炎:药物过敏或感染可能引发肾脏炎症反应。
-
其他因素
- 感染: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肺炎)或脓毒症可累及肾脏功能。
- 血栓性微血管病:如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导致微血管血栓形成,损害肾脏。
- 药物影响: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或错误输血可能直接损伤肾脏。
妊娠期生理变化(如血容量增加、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加重肾脏负担,使孕妇更易发生肾功能异常。高危人群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及时干预原发病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