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需要及时、综合的治疗以保护母婴健康。以下是处理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措施:
1. 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包括产科大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子痫前期等。治疗的第一步是积极处理原发病,例如:
- 产科大出血: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 羊水栓塞:给予抗过敏、抗休克治疗。
- 子痫前期:控制血压,预防抽搐。
2. 液体管理
在少尿期,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防止水分过多导致肺水肿、脑水肿或心力衰竭。每日补液量应根据显性失液量、不显性失液量和内生水液量计算,并结合临床观察调整。
3. 饮食管理
- 限制蛋白质摄入:在肾实质损伤初期,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以糖类为主提供热量。
- 补充营养:病情稳定后可给予低蛋白饮食(每天约20克),并补充多种维生素(如B、C、D、叶酸)。
4. 纠正电解质紊乱
- 高血钾:限制钾盐摄入,避免含钾较多的食物和药物,必要时使用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
- 低钠血症:限制液体摄入,排除过多水分。
- 低钙血症:常伴随高钾血症,可使用葡萄糖酸钙治疗。
5. 透析疗法
对于严重病例,如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严重代谢紊乱,可采用透析疗法,包括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或间歇性血液透析。透析有助于清除体内废物和多余水分,稳定内环境。
6. 监测胎儿状况
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胎儿健康状况,包括胎心率和羊水量的变化,确保胎儿安全。
7. 预防并发症
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贫血等并发症,以改善患者预后。
总结
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产科、肾内科和重症医学科等。通过及时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液体和饮食、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必要时进行透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保护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