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的处理需结合免疫调节、肾功能保护和综合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药物治疗
-
免疫调节与抗炎治疗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用于控制急性炎症和免疫反应,短期可缓解肾脏损伤,长期使用需监测副作用。
- 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环磷酰胺):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减少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
- 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针对肿瘤坏死因子等靶点,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
-
对症支持治疗
- 控制血压: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ACEI/ARB类药物(如卡托普利、厄贝沙坦)降低血压,减少肾血管损伤。
- 改善蛋白尿:ACEI/ARB类药物可扩张肾小球血管,减少蛋白尿。
- 肾功能保护:肾功能不全时,联用肾衰宁片、尿毒清颗粒等促氮排泄药物。
二、针对性处理
-
肾淀粉样变或膜性肾病
- 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可能有效,但疗效因个体差异较大;若淀粉样变进展,需调整治疗方案。
-
药物性肾损害
- 立即停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青霉胺等肾毒性药物,必要时改用激素替代治疗。
三、生活方式与辅助治疗
-
饮食调整
- 优质低蛋白饮食(如瘦肉、鱼类),减少肾脏代谢负担;避免高盐、辛辣食物,控制水钠潴留。
- 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维持代谢平衡。
-
活动与休息
- 急性期卧床休息,缓解期适度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
中医辅助
- 中药以活血化瘀、补肾为主,配合针灸、熏蒸缓解症状。
四、替代治疗与手术
-
透析治疗
- 肾功能严重受损(如肌酐持续升高)时需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
手术治疗
- 严重关节畸形或功能障碍者,可行滑膜切除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注意事项
- 定期监测肾功能、尿常规及血肌酐,及时调整用药。
- 避免自行用药或调整剂量,需严格遵医嘱。
以上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及肾功能分期个体化制定,建议在风湿免疫科及肾内科共同管理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