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家庭的婚前财产分配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 一般原则:
- 个人财产归个人:一方在再婚前购买的房产、车辆等不动产或大型动产,以及婚前个人的存款,只要是在结婚登记之前以个人财产全款购买或积攒的,都属于婚前个人财产,不参与分配。例如,甲在再婚前用自己的积蓄购买了一套房子,这套房子就是甲的婚前财产,离婚时仍归甲所有。
- 明确赠与或继承的财产:婚前接受他人赠与且赠与合同明确表明是赠与个人的财产,以及在再婚前通过合法继承取得,且被继承人没有特别表示是赠与夫妻双方的财产,都属于婚前个人财产。比如,乙在再婚前接受朋友赠与的一幅名画,赠与合同写明是赠与乙个人,这幅画就是乙的婚前财产。
- 特殊情况:
- 婚前房产婚后共同还贷:如果一方婚前用个人财产作为首付款,向银行按揭贷款买的房子,房子登记在出首付的这一方名下,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按揭贷款,那么日后离婚时,由双方协商房子归哪一方所有。若协商不成,一般房子判给登记方,但另一方有权要求对婚后双方共同还贷的部分以及婚后房产增值的部分进行补偿。
- 婚前财产婚后形态转化:婚前财产在婚后发生形态上的转化,例如婚前的存款婚后用于购买房产,一般情况下,法院会根据资金来源等因素综合判定该房产中属于婚前财产的份额。
- 有约定按约定:若夫妻双方对婚前财产的分配有书面约定,只要该约定符合法律规定,就按照约定执行。比如约定部分或全部婚前财产在婚后共同共有等。夫妻可以签订婚前财产协议,明确婚前财产的归属,以及在婚后如何处理共同财产。协议应采用书面形式,内容要明确具体,包括双方身份信息、财产情况及分配方式等。
再婚家庭婚前财产原则上归各自所有,在处理具体财产分配时,要依据法律规定和双方约定,并考虑各种特殊情况,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