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Histiocytic Cytophagic Panniculitis, CHP)是一种罕见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全身触痛性多发性皮下结节、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出血和血凝异常。以下是对该病的详细介绍。
定义和病因
定义
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是一种良性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全身触痛性多发性皮下结节、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出血、血凝异常。
病因
该病的病因尚未完全确定,但多数学者认为与造血系统疾病或感染有关,尤其是病毒感染,曾有合并急性EB病毒感染的报道。部分研究认为该病可能与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病有关,可能是其变异型。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
早期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触痛性皮下结节或斑块,小似黄豆,大如手掌,境界清楚,中等硬度,表面呈淡红或浅褐色,可有鳞屑,自觉疼痛或压痛。
系统性症状
病程中常伴有发热,多为高热,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肝肾功能障碍。待发展后期损害严重时,可出现肝、肾功能衰竭,形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外周出血。
皮损分布
皮肤损害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主要分布于腹部及下肢和臀部,亦可见于面颈、躯干等处。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检查可见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与贫血,血浆清蛋白减少,γ球蛋白升高及低血钙。肝功能检查可能有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组织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皮下脂肪小叶性脂膜炎和灶性脂肪坏死,伴大量的组织细胞浸润,形成“豆袋状”细胞,具有特征性。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目前无特效疗法,主要使用药物治疗,如皮质激素、环孢素A、CHOP化疗方案(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龙)等。
物理治疗
红外线照射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不适症状。
预后
病程和生存期
病程可持续6个月至10年,预后不良。未经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系统衰竭而死亡。
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但治愈率较低。
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是一种罕见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触痛性多发性皮下结节、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出血和血凝异常。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造血系统疾病或感染有关。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症状,但预后不良,需进行长期管理和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