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初期症状多种多样,且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期症状:
-
运动发育迟缓
- 粗大运动方面:新生儿期可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反射及觅食反射差。正常3个月的小儿仰卧位时常有踢腿、蹬踏样动作,且为交替踢蹬,脑瘫小儿踢蹬动作明显减少,很少出现交替动作。4-5个月时,正常小儿上肢活动灵活,脑瘫小儿上肢活动则减少。
- 精细运动方面:正常婴儿在1岁以内尚未形成右利或左利,而痉挛型脑瘫患儿经常只利用一只手持物或触物,另一侧手的活动减少,而且手常呈握拳状。
-
肌张力异常
- 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关节活动范围变小。如换尿布时,双腿不易分开;给孩子穿衣服时,上肢难穿进袖口;洗澡时,大腿不易外展;抱起时,下肢伸直、内收交叉,呈剪刀样姿势。
- 肌张力降低:表现为肢体松软无力,活动时没有阻力。孩子的头部、躯干和四肢不能保持正常的姿势,容易下垂或晃动。
-
姿势异常
- 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四肢呈不对称姿势,一侧上肢屈曲,另一侧上肢伸直;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屈曲。
- 俯卧位:四肢呈屈曲状态,臀部高于头部,不能抬头。
- 站立位:双腿交叉,足尖着地,膝关节屈曲,身体前倾或后仰。
-
反射异常
- 原始反射持续存在: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在出生后3-4个月仍不消失,这可能是脑瘫的早期信号之一。
- 立直反射延迟出现或不出现:正常婴儿在出生后2-3个月会出现立直反射,即当婴儿被垂直抱起时,能伸直头部和躯干。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没有出现立直反射,或者出现延迟,可能是脑瘫的表现。
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吞咽障碍、流涎、呼吸障碍等症状。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干预对于改善患儿的预后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