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巷道超前支架退锚作业的核心技术要求,结合行业规范及实际操作规程,综合整理如下:
一、退锚距离控制
- 基准范围
- 以超前支架顶梁前端或端头支架为基准,每次退锚距离不得超过1-2米(运巷不超过2米,风巷不超过1米)。
- 需保留巷道中部锚杆、锚索,待推进至端尾架前端时再进行退锚。
- 分段退锚原则
- 正常回采时采用“隔一退一”方式,顶板破碎时调整为“退一排留两排”,未及时垮落则“退两排留一排”。
二、退锚前准备
- 预处理措施
- 提前使用煤油或油脂润滑锚杆螺帽,确保松动顺畅。
- 检查工具(退锚机、风镐、钢钎等)完好性,梯子、高凳需稳固。
- 环境安全确认
- 执行敲帮问顶,清除活矸危岩,设置警戒线并清理退路。
- 回风巷退锚前需检测瓦斯浓度,超过1%禁止作业。
三、退锚施工流程
- 作业顺序
- 优先回撤顶板锚索,再处理帮部锚网支护材料。锚索退锚需三人协同(一人监护、两人操作)。
- 无专用工具时,用风镐破顶板使托盘松动,再用钢钎拆卸锚具。
- 设备操作规范
- 退锚机安装后需用防护绳固定于顶锚杆或网片,防止跌落伤人;退锚工具应水平放置,液压泵远离作业区3米以上。
- 退锚时需闭锁三机(运输机、转载机、采煤机),端头支架禁止操作。
四、安全技术要求
- 支护保障
- 退锚区域需支设临时单体柱(初撑力≥12MPa)或超前支架(压力≥25.2MPa),确保接顶严密。
- 退锚后顶板悬顶面积超过6㎡时,需采用二氧化碳炮或水力切顶强制放顶。
- 人员防护
- 禁止站在托盘或钢带下方作业,退锚工具下方3米内严禁站人。
- 遇顶板破碎、片帮严重或局部下沉时,立即停止退锚。
五、特殊工况处理
- 锚索外露短或分叉:使用风镐掏挖顶板使锚索失效,再拆卸锁具。
- 锈蚀或变形锚具:采用高压水砂切割或螺母破切器处理,严禁强行退锚。
执行依据:需结合《煤矿安全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及现场专项措施,确保退锚作业与瓦斯治理、顶板监测联动。具体操作可参考来源中的详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