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上南海的虚线通常指 九段线 ,这是中国对南海疆界的官方标示方法。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基本概念
-
九段线的定义
九段线是以“U”字形虚线勾勒出的南海疆界线,覆盖中国南海大部分区域,面积达360多万平方公里。该线自1934年首次公布,后经历多次修订,最终成为国际通行的南海边界标示。
-
虚线含义
虚线在地图上表示该区域属于中国的 领海 范围,但实际管理范围可能因历史事件(如1945年日本战败后主权回归、1971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订等)而动态调整。
二、历史演变
-
早期标示 :1934年中国首次公布南海领土图时使用11段虚线,后因历史原因调整为9段。
-
最新修订 :2014年最新版竖版地图采用10段虚线,其中第十条实际为东海与太平洋交界线,不属南海范围。
三、争议与争议线
-
与“十段线”的混淆 :部分资料误称“十段线”为九段线,实为东海边界线。
-
争议区域 :九段线部分区域存在岛礁归属争议,如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最终归属尚未完全明确。
四、权威依据
-
九段线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南海疆界标示,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
中国外交部多次澄清,从未主张整个南海为中国领土。
总结
南海虚线(九段线)是中国对南海疆界的官方标示,覆盖面积360多万平方公里,虚线内为领海范围。其历史演变与南海权益争议密切相关,是国际法认可的中国海洋权益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