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7年,中国政府在南海划定了十一条断续线,这些线条标绘在《南海诸岛位置图》上,用以界定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范围。这些断续线最初被称为“十一段线”,其最南端标在北纬4度左右,圈定了中国南海海域的范围。以下是相关信息的介绍:
历史背景
-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了明确南海诸岛的主权范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划界工作。
- 1947年:内政部方域司编制并出版了《南海诸岛位置图》,在其中标绘了十一条断续线,这些线条西起中越边界北仑河口,东至台湾东北,构成了一个“U”字形的断续线。
断续线的变化
- 新中国成立后的调整:1953年,鉴于与越南的兄弟国关系,中国政府将北部湾的两条断续线去掉,从而形成了今天所熟知的“九段线”。
中国在1947年南海礁划了十一条断续疆界线,后经过调整,形成了现在所熟知的九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