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胆取石手术,作为一种旨在保留胆囊并移除结石的医疗手段,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许多医院并不推荐这种手术方式,这背后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
-
复发率较高:保胆取石手术只是去除了现有的结石,并未改变胆囊内容易形成结石的环境,如胆汁成分异常、胆囊收缩功能不良等。所以术后结石容易再次形成,复发率较高,有统计显示其复发率可达10%-60%,部分患者甚至术后几个月或几年内就出现结石复发。
-
增加癌变风险:胆囊结石长期存在会对胆囊壁造成刺激和损伤,导致胆囊壁发生炎症、增生等变化,进而增加胆囊癌的发生风险。保胆取石手术虽然取出了结石,但并没有消除这种致癌因素,且胆囊的功能可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术后仍有较高的癌变风险。
-
手术难度与风险:该手术需要切开胆囊,可能会对胆囊周围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一定的损伤,引发出血、感染、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特别是术后胆瘘的风险,即胆囊开口不易愈合,可能导致胆汁漏出,引起腹膜炎或进一步感染,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难度。
-
胆囊功能影响:即使手术顺利,由于胆囊被切开过,其收缩和排空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胆汁淤积或排出不畅,进而可能引发新的胆道问题。
-
适应证和禁忌证限制:并非所有胆囊结石患者都适合做保胆取石手术。对于胆囊功能严重受损、胆囊充满型结石、化脓坏疽性结石以及存在胆囊癌性病变的患者,保胆取石可能是禁忌的。对于高龄、高危或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也需要谨慎考虑手术的风险和必要性。
总的来说,由于上述因素影响,使得很多医院不推荐保胆取石手术。在面对胆囊结石时,患者应充分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结合自身情况,与医生共同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结石复发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