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居民医保报销新政策主要围绕门诊费用报销比例优化、起付线调整及大病保险升级等方面展开,具体如下:
一、门诊费用报销比例优化
-
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提升
-
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报销比例提高至65%,较去年提升5个百分点。
-
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按次设定(每次50元),同一医疗机构多日就诊负担一次起付线,支付比例50%。
-
-
大学生门诊统筹政策优化
- 大学生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80%;其他级别定点医疗机构参照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待遇(起付线60元/次,支付比例50%),年度支付限额提高至600元。
二、起付线与支付限额调整
-
起付线降低
-
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起付线取消,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标准降低至50元/次。
-
大学生门诊统筹起付线仍为60元/次。
-
-
年度支付限额提高
- 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年度支付限额由260元提高至280元。
三、大病保险与门诊保障扩展
-
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
- 降低至1万元,报销比例分段上调,最高可报销60%。
-
门诊待遇覆盖范围扩大
- 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覆盖县域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包括二级医院。
四、其他重要调整
-
药品目录更新
- 新增126款新药,剔除1款药物,平均降价61.7%。
-
异地就医政策优化
- 参保大学生异地就医住院实行全国免备案政策。
-
缴费标准调整
- 2024年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为350元(比去年上涨30元),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650元/人。
五、特殊群体保障
-
低收入人口资助 :特困供养人员、孤儿等全额资助;低保对象、残疾人等资助300-100元/年。
-
新生儿参保政策 :出生后90天内参保可报销出生当年医疗费用,未参保则不追溯支付。
以上政策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旨在提升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扩大门诊报销覆盖范围,降低医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