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公共医保服务近年来通过多项创新举措和政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参保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保服务。以下从政策背景、具体实施措施、服务覆盖情况、用户评价及未来展望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政策背景与总体目标
内蒙古公共医保服务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改革和基层服务站点建设,打通医保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目标是打造“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让参保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医保服务,同时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
2. 具体实施措施
(1)线上线下一体化购药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创新推出了医保线上线下一体化购药服务,参保群众可以通过“在线比价—线上下单—医保结算—即时配送”的全流程体验实现智慧购药。目前,这一服务已覆盖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兴安盟三地,并计划逐步扩大范围。
(2)基层医保服务站(点)建设
截至目前,内蒙古已建成1076个苏木乡镇(街道)标准化基层医保服务站和5250个嘎查村(社区)基层医保服务点,实现了苏木乡镇(街道)100%覆盖、嘎查村(社区)80.43%覆盖。这些站点为群众提供参保登记、异地就医备案等107万件医保业务,显著提升了医保服务的便捷性。
(3)医保结算分级管理
自2025年1月1日起,内蒙古将定点零售药店按医保基金结算服务类型划分为A、B、C三级,以提升定点医药机构的服务水平。例如,A级药店可开展医保个人账户结算服务,B级和C级药店可提供更多医保结算服务。这一政策旨在引导医药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和高效使用。
(4)定点医药机构监管
为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内蒙古医保部门加强了对定点医药机构的监管,包括全覆盖检查和自查自纠行动。在包头市,已有37家定点医药机构因违规行为被解除医保服务协议,这一举措有效遏制了欺诈骗保行为。
3. 服务覆盖情况
目前,内蒙古公共医保服务已实现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社区)的广泛覆盖,累计办理医保业务超百万件。线上医保支付功能在部分城市上线,参保群众购药更加便捷。这些措施共同构建了覆盖城乡、线上线下联动的医保服务体系。
4. 用户评价与满意度
根据自治区医保局的一项调查,参保群众对医保服务的满意度较高:
- 医保服务大厅环境与设施:88%的网民选择“基本满意”以上。
- 经办机构导引服务与办事指南:75%的网民选择“基本满意”以上。
- 投诉及意见反馈处理:76%的网民选择“基本满意”以上。
- 一次性告知材料:100%的网民表示工作人员做到了这一点。
- 业务办理时限:75%的网民表示业务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5. 未来展望
内蒙古公共医保服务将继续深化“互联网+”医保应用,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便民服务体系,同时扩大基层服务站点覆盖范围,提升服务能力。医保部门还将加强对定点医药机构的监管,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进一步提升参保群众的医保获得感和满意度。
通过以上措施,内蒙古公共医保服务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和便利性,还增强了群众对医保服务的信任感和依赖感,为全国医保服务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