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凝土浇筑振捣的规范要求,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振捣前准备
-
模板处理
模板应清理干净,无杂物、积水或油污,确保钢筋位置准确,预埋件位置明确。
-
分层厚度
混凝土分层厚度不宜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通常30-40cm),柱体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
二、振捣操作规范
-
插入深度与间距
-
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确保上下层结合牢固。
-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避免漏振。
-
-
振捣方式
-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应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
-
表面振动器移动间距应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
-
振捣时间
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泡为准,避免过振导致水泥浆上浮、骨料下沉。
三、施工注意事项
-
设备要求
振捣器应垂直插入,避免倾斜导致漏振,插入后需拔出再插入下一层。
-
安全防护
-
振捣棒不得触及钢筋、模板及预埋件,必要时辅以人工捣固。
-
高处作业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需采用串筒或溜管。
-
-
连续性与间歇
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根据水泥品种、气温等调整),需设置施工缝。
-
模板维护
振捣时配合轻击模板,钢筋密集处可用铁钎捣实,防止模板变形或堵塞。
四、质量检查与养护
-
缺陷处理
细小裂缝可用1:2水泥砂浆抹补,较大裂缝需凿毛后灌浆修复。
-
养护措施
初凝后覆盖养护,终凝后浇水保湿,抗渗混凝土需额外养护14天。
五、其他要求
-
混凝土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10cm厚减石子砂浆;
-
大面积浇筑需设置伸缩缝,间距根据结构类型确定。
以上规范需结合具体工程实际情况调整,确保混凝土密实性、抗渗性等性能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