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定点医疗机构自查报告(参考模板)
一、基本情况
-
机构资质与执业范围
- 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及诊疗科目核准情况,确保未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 核查医疗机构命名规范性,杜绝虚设或违规增设科室。
-
人员资质管理
- 核对医师、护士、药剂/检验等岗位人员执业资格,确保无未注册或跨地点执业现象。
- 重点检查辅助科室(如B超、放射科)人员资质,避免非卫生技术人员出具报告。
二、组织部署与责任落实
-
自查机制建设
- 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明确医保、质控、院感等部门分工,制定自查方案及时间节点。
- 通过专题会议传达政策要求,强化医护人员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
-
分类推进与督导
- 对重点科室(如门诊部、药房)采取实地调研,结合政策指引推动整改。
- 通过工作群、培训会等形式提供政策解读与业务指导,确保全员覆盖。
三、自查核心内容
-
医保政策执行情况
- 核查门诊诊察费、检查项目等收费标准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目录。
- 检查费用明细清单开具规范性,杜绝重复收费、分解收费等违规行为。
-
诊疗行为规范性
- 抽查病历及处方,确保诊疗记录完整、用药合理,无过度医疗现象。
- 核对药品追溯码应用情况,保障药品采购、存储、发放全流程合规。
-
医疗安全与院感管理
- 检查急救设备配置、消毒记录及医疗废物分类处理情况,确保符合院感标准。
- 评估门诊应急预案有效性,如突发医疗事件处置流程及演练记录。
四、问题整改与成效
-
发现问题汇总
- 示例:32家机构主动上报违规线索,涉及金额389.58万元(如分解收费、超范围诊疗)。
- 典型案例:个别机构存在药剂人员资质不符、放射诊疗许可未校验等问题。
-
整改措施
- 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科室及整改时限,定期复核销号。
- 对违规金额进行退赔,修订内部管理制度(如费用审核流程、人员培训计划)。
五、长效机制建设
-
常态化监管
- 将自查自纠纳入年度考核,结合智能审核系统动态监控诊疗行为。
- 定期开展交叉检查与第三方评估,提升监管透明度。
-
优化服务与培训
- 增设医保服务窗口及投诉渠道,提升患者满意度。
- 每季度组织医保政策、院感规范专题培训,强化合规意识。
备注:本模板需结合实际机构情况调整内容,重点突出数据支撑(如自查覆盖率、整改完成率)及典型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