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的计算主要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具体算法如下:
一、基础养老金
公式:
基础养老金 = 退休地平均工资 ×(1 + 缴费指数)÷ 2 × 缴费年限 × 1%
或
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 缴费年限 × 1%
关键要素:
- 退休地平均工资:以退休时所在省份或地区的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准。例如,2025年北京为12800元,深圳为11200元,三四线城市约6000元。
- 缴费指数:个人月缴费工资与当地平均工资的比值。例如,月薪8000元,当地平均工资10000元,缴费指数为0.8;若平均缴费工资高于当地水平(如7000元 vs 6000元),指数可达1.17。
- 缴费年限:累计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2025年起最低缴费年限逐步从15年提高至20年,缴费时间越长,基础养老金越高。
示例:
若缴费年限15年,缴费指数0.6,当地平均工资8000元,则基础养老金为:
8000 × (1+0.6) ÷ 2 × 15 × 1% = 960元/月。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
公式:
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
关键要素:
- 个人账户储存额:包括每月工资的8%强制储蓄(如月薪1万,每月存入800元)及累计利息(年均复利约6%)。
- 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例如50岁退休为195个月,60岁为139个月,65岁为101个月。
示例:
若个人账户总额62万元,60岁退休,则个人账户养老金为:
620000 ÷ 139 ≈ 4460元/月。
三、总养老金
总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综合示例:
若某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为2278.5元,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438.85元,则总养老金为:
2278.5 + 1438.85 ≈ 3717元/月。
其他影响因素
- 过渡性养老金:针对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计算公式为:退休地平均工资 × 视同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1.3%。
- 地区差异:不同省份的平均工资和缴费政策可能影响最终金额。
以上算法适用于2025年及之后的退休人员,具体数值以当地社保部门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