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成员,曾获得“中国宜居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但近年来其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导致不宜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经济增长放缓 :2023年,宜春的经济总量为3467.5亿元,同比减少了5.64亿元,出现了0.2%的负增长。宜春的人均GDP仅为69769元,在全省排名中位列倒数第六。
-
发展不均衡 :宜春的市域规划存在问题,导致市内各县区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市中心区域实力不够强劲,辐射范围有限,而远离市中心的丰城、樟树、高安等地经济发展却相对较好,这种“头重脚轻”的发展格局给宜春的未来发展带来了阴影。
-
交通拥堵 :宜春的交通拥堵问题较为严重,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城市道路常常变得拥挤不堪,车辆难以流畅行驶。
-
行政区划问题 :宜春的行政区划存在争议,中心城区袁州区位于西南偏僻位置,辐射能力有限,自身体量也偏小。这种行政区划的不合理设置使得宜春的市区和东部数县的联系薄弱,认同度不够。
-
市区实力较弱 :袁州区的GDP总量在宜春10个县市区中仅排第3,而人均GDP竟排倒数第一。这种不协调的格局是由于近现代由古代袁州、瑞州、临江、南昌四府拼凑而来,导致市区实力较弱。
尽管宜春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但其经济增长放缓、发展不均衡、交通拥堵、行政区划问题以及市区实力较弱等因素,使得宜春在宜居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