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的历史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其名称与行政区划演变紧密相关,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古代百越时期
河池地区在先秦时期属于百越部落的南越,是南方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这一时期,河池地区尚未形成统一政权,但已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二、秦朝统一岭南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军队开辟岭南道,并设立桂林郡、象郡,河池地区被纳入桂林郡管辖。此时,广西整体称为“桂”,河池作为重要区域之一,奠定了其作为岭南门户的基础。
三、汉代至隋唐时期的发展
-
汉代 :属郁林郡、牂柯郡,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合的起点。
-
隋唐时期 :属始安郡,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为南北贸易枢纽。
四、宋朝的行政变革
宋朝时期设立“庆远府”,标志着河池建制升级为“府”,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崛起。这一时期,河池成为广西地区的重要行政中心。
五、元明清时期的延续
-
元朝 :设庆远南丹溪洞军民安抚司,加强边疆治理。
-
明清时期 :属“庆远府、思恩府和柳州府”,成为广西重要行政区划。
六、近现代的变迁
-
民国时期 :先后隶属于“庆远、武鸣、百色行政督察区”,经历多次调整。
-
新中国成立后 :1958年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1983年设县级市,2002年升级为地级市。
七、名称由来
关于“河池”名称的由来,存在两种说法:
-
神话传说 :壮族祖先莫一神为引水造海而逝,后人以“河池”纪念其功绩。
-
地理特征 :因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形似池状,故得名。
总结
广西河池的历史是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缩影,其名称与行政区划演变紧密相关。从秦朝设郡到现代成为广西北部重要城市,河池始终承载着连接南北的枢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