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政策,低保户去世后,其住房处理方式需结合产权性质和当地政策综合判断,具体分为以下情况:
一、保障性住房的产权归属
-
公租房/廉租房
若低保户所住房屋属于公租房或廉租房,根据《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租赁关系终止后,房屋将收回并重新分配给其他符合条件的申请人。
-
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住房
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通常与家庭资格挂钩。若户主去世且无其他家庭成员继续符合住房保障条件,房屋可能被收回。但部分政策可能允许继承人继承房屋。
二、自有住房的继承问题
-
宅基地与房屋分离
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不可继承,但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个人遗产,可依法继承。若低保户生前无其他继承人,房屋可能被村集体收回;若有子女等继承人,房屋将转移给继承人。
-
法定继承优先
根据《民法典》,房屋继承遵循法定继承原则,优先考虑配偶、子女、父母等近亲属。若存在遗嘱或遗赠扶养协议,将优先适用。
三、特殊情况说明
-
无继承人或遗赠协议 :若低保户无继承人且无遗赠扶养协议,房屋可能被认定为无主财产,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但这种情况较少见。
-
政策差异 :不同地区对低保户住房的管理政策存在差异,建议咨询当地民政部门或律师确认具体规定。
总结
低保户去世后,其住房是否收回取决于房屋性质和政策规定。建议家属及时联系当地民政部门或律师,了解具体处理流程和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