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休养最新政策聚焦普惠性升级与精准服务,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强化公益属性、创新数字化手段等举措,全面保障职工健康权益。 2025年全总“十项措施”明确要求五年内实现职工疗休养全员覆盖,并推出淡季补贴、家属同行等创新模式,推动疗休养从传统福利向现代化健康管理体系转型。
-
普惠性扩容与分层保障
政策优先覆盖一线职工、高风险岗位及非公企业人员,明确五年内全体职工至少享受一次疗休养。内蒙古等地对淡季疗休养给予每人每天200元补贴,鹤岗市允许职工家属自费参与,既扩大受益面又刺激文旅消费。 -
公益化与标准化改革
要求疗休养基地回归公益本位,禁止变相公款旅游,严格限定收费景点数量(不超过3个)。临时党支部监督、红色教育融合等机制确保活动合规性,如鹤岗市规定党员超3人需建临时党支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
需求导向与精准服务
针对不同职工群体设计分级方案:女职工、残疾职工提供定制化健康管理;技术工人融入技能交流活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如快递员)首次纳入优先范围休养内容从身体康复扩展至心理健康、压力管理等综合服务。 -
数字化与长效发展
推动疗休养基地智慧化升级,整合健康监测、在线预约等功能。通过示范基地经验复制和绩效评估,构建“工会主导+社会协同”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如内蒙古联动七部门建立跨领域协作机制。
职工可通过工会查询属地政策细则,合理规划疗休养时间。 政策落地需基层工会与企业协同,职工应关注内部通知并主动参与需求调研,权益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