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警惕
浙江金华市存在一定规模的制假售假现象,尤其在义乌等区域较为突出,需从以下方面综合分析:
一、主要问题领域
-
网络售假活跃
义乌作为全球知名的小商品集散地,存在大量网络售假窝点。部分商家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售仿制品,涉及运动服饰、饰品、家居用品等类别。例如:
-
2020年警方曾破获制售假冒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运动帽的窝点,查扣近2000件侵权商品;
-
北下朱村等直播带货聚集地曾发现销售价格异常低廉的名牌商品,包括仿制品。
-
-
传统市场隐患
义乌北下朱村等批发市场曾因售卖假货、冒牌商品被多次曝光,但监管力度存在不足,导致假货与正品混杂。
二、监管与打击措施
-
政府专项打击行动
金华市市场监管局、公安机关曾联合开展多次打假行动,捣毁制假窝点,查扣大量侵权商品。例如:
-
2024年捣毁售假运动帽窝点,涉案金额60余万元;
-
2022年破获生产销售假冒品牌饰品的犯罪团伙,涉案金额200余万元。
-
-
维权渠道存在短板
部分消费者投诉举报后,处理时效较长。例如2023年消费者投诉商家售卖与宣传不符商品,但12315平台受理后近两个月无回应。
三、消费者防范建议
-
警惕低价商品
若遇到明显低于市场价(如正品售价的1/10)的商品,需谨慎购买,低价可能是假货的特征。
-
核实发货地与认证
正品厂家通常不会从浙江金华发货,购买前应核对卖家资质、产品认证文件(如保修卡、品牌授权书)。
-
利用维权平台
通过全国12315、12345等平台举报可疑商品,但需配合提供证据,提高处理效率。
四、社会影响与建议
金华市打假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需持续加强监管与执法力度。建议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协同,通过技术手段(如区块链追溯)、信用惩戒等措施,从源头遏制假货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