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重点在于养心、护阳气、调脾胃。高温湿热环境下,人体代谢加快,易耗气血、伤津液,需通过平衡作息、饮食与情绪,维持体内环境稳定,提升抗病能力。
养心为首。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高温易引发心烦气躁、失眠多汗。建议早睡早起,午间适当小憩;饮食以莲子、百合、红豆等清心火食材为主,避免辛辣油腻;保持情绪平稳,可通过冥想、慢走缓解焦虑。
护阳气防过度耗散。夏季人体毛孔张开,长期吹空调、贪食冷饮易导致寒气入侵,损伤阳气。日常需适度运动(如八段锦、散步)促进排汗,增强体表循环;饮食少冰镇饮品,多用生姜、紫苏等温性佐料调和寒凉食物。
调脾胃祛湿热。暑湿夹杂易引发食欲不振、腹胀乏力,需注重健脾化湿。多吃冬瓜、薏米、山药等利水食物,减少甜腻高脂摄入;避免久坐,适当按摩足三里穴增强消化功能。
滋阴补津液不可忽视。大量出汗易致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选择绿豆汤、银耳羹等生津饮品,搭配酸味水果(如柠檬、乌梅)收敛汗液,维持电解质平衡。
夏季养生需顺应自然规律,避免极端降温与过度进补,以“清、调、缓”为核心,结合个人体质灵活调整,为秋冬健康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