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打假十大举措如下:
-
拉网式排查 :对农资生产厂家、批发市场、经营门店、流动商贩及网络平台开展全覆盖检查,建立问题台账。
-
从严执法 :对违法行为“零容忍”,依法查封、扣押、销毁假劣农资,追溯源头,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
联合惩戒 :将制假售假失信主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联合惩戒,提高违法成本。
-
服务惠农 :组织农资识假辨假科普宣传,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农民普及农资识假辨假知识。推广正规采购渠道,引导农民从正规渠道购买农资产品。开通农资质量快速检测绿色通道。
-
强化“净网”行动 :严打网络售假、农资下乡“忽悠团”等违法行为,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
严查大案要案 :对违法线索深挖彻查,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形成司法震慑。
-
规范网络销售农资行为 :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根据职责职能加强对互联网销售农资的管理,组织对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排查,对网络销售平台内农资经营主体资质条件、备案信息等加强核验。
-
加强农资产品监督抽查 :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在生产、流通等领域开展种子、农药、肥料、兽药、农膜、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及时公布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加强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
宣传相关法律法规 :向农资经营户宣传《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办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经营者严格实行查验货制度,严把农资产品的进货关、质量关。
-
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 :在春耕备耕、秋冬种等重点农时,农业农村部门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农膜、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资为重点,开展拉网式排查和整治行动,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这些举措旨在全面整治农资市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营造一个安全、规范、有序的农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