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季农资行动方案,综合多个权威文件和活动方案,可归纳为以下核心内容:
一、行动目标
-
规范市场秩序 :严查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
保障农产品质量 :从源头把控农资质量,确保种子、农药、肥料等符合安全标准。
-
维护农民利益 :通过打假保春耕行动,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升农民维权能力。
二、重点整治内容
-
打击非法生产经营主体
-
清查无证、借证或证照过期的农资企业,复查持证企业资质,建立企业经营档案。
-
重点整治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领域的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为。
-
-
严查假劣农资产品
-
通过抽检、专项检查、突击检查等方式,查处假冒伪劣农药、肥料、种子等,销毁非法产品。
-
建立农资质量追溯体系,实现进货渠道、销售去向可查。
-
-
强化重点区域监管
-
农村及城乡结合部 :打击流动商贩无证经营、虚假宣传,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
生产基地区域 :检查种植养殖基地农药使用规范,查处超范围经营和农残超标案件。
-
互联网领域 :打击网络售假、无证经营,追根溯源全链条打击违法行为。
-
三、工作措施
-
联合执法机制
-
推动农业、工商、公安、质检等部门联动,形成部门协调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监管格局。
-
开展“绿剑护农”“红盾护农”等专项行动,强化执法联动机制。
-
-
提升农民维权能力
-
开展农资使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识别假劣农资能力。
-
建立农资投诉举报平台,完善销售追溯制度,最大限度挽回损失。
-
-
长效机制建设
-
建立农资企业信用体系,将违法记录纳入信用监管。
-
完善农资市场监管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
-
四、实施步骤
-
准备阶段(2-3月) :制定详细行动方案,开展宣传培训,组建联合执法队伍。
-
集中整治阶段(3-5月) :重点打击非法生产经营主体和制售假劣农资,开展专项检查。
-
总结评估阶段(5-6月) :总结行动成效,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
通过以上措施,春季农资行动方案旨在构建“源头治理、打劣扶优、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保障春耕备耕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