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精耕细作,提高土壤熟化程度 :
- 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垡,土质差的要调换客土,种好绿肥增施厩肥、土杂肥,促使土壤形成圆粒结构,发挥土壤潜在肥力。
- 合理施肥,提高基肥质量 :
- 多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绿肥,秸秆还田的田块,最迟在插秧前10天翻灌,且每亩撒施生石灰50公斤,以加速绿肥及秸秆腐烂分解;也可先将绿肥或秸秆进行沤制后再还田。
- 加强田间管理,改进栽培措施 :
- 采用培育壮秧、抛秧、浅水勤灌等栽培措施,提高田间排灌系统标准,减少水、肥渗漏,适时搁田和追肥。
- 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稻株抗病能力 :
- 对缺钾土壤,应补施钾肥,适当追施速效氮肥;施用有机质过多的发酵田块,应立即排水,每亩施石膏后耘稻露田、晒田;低温阴雨期间,及时排掉温度较低的雨水,换灌温度较高的河水。对已发生赤枯病的田块,应立即搁田,在追施氮肥的结合配施钾肥,随后耘田,促进稻根发育,提高吸肥能力。也可喷施1%浓度的氯化钾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液。
- 化学防治 :
-
80%敌敌畏150ml或者90%晶体敌百虫100-150g兑水50kg进行喷雾。用药之前先将田间的水排到三四厘米的位置,喷洒药物后需要保水一两天的时间,这样效果才会更好,更好的杀死幼虫,病菌。
-
每亩用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15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保水1-2天,还可以兼治其他害虫,效果很好。
- 改良稻田土壤结构 :
- 加深土壤耕层,秸杆还田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
- 科学灌溉 :
- 栽插活棵以后,要浅水勤灌,及时追施速效氮肥,缺少磷钾肥的要进行补追。发现水色变黄有赤枯病苗头的,要立即排干水,轻烤田,更换新鲜气体,以利水稻发新根,同时叶面喷洒生长调节剂,复水后追施少量速效氮肥。
- 巧施穗粒肥 :
- 穗肥一般在幼穗分化开始后施用,用量应根据水稻的田间长势而定。茎蘖数过多,叶色浓的要少施、迟施,亩用尿素2.5-3公斤即可;茎蘖数不足,叶色黄且浓淡不一的要早施、重施,亩用尿素5公斤左右。粒肥的最佳施用期为破口前稻叶能自然转淡的时期,即抽穗前2-3天前始穗对追施为宜。粒肥一般以尿素为佳,亩施入量2.5公斤左右。
- 叶面喷肥 :
- 用1%的尿素,混加0.2%的磷酸二氢钾,每亩每次喷其溶液50-70公斤。于晴天下午傍晚时喷施,喷时应喷向叶片的正反两面。
综合以上方法,防治水稻赤枯病应采取综合性措施,以预防为主,并根据不同发生类型进行针对性防治。注意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和及时喷施叶面肥,以提高稻株的抗病能力和改善土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