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约公历8月22日或23日)标志着夏季结束、秋季开始,此时段农作物成熟情况因地区和种植类型差异较大。综合多个权威信息源,以下为常见的成熟农作物分类及地区性特点:
一、主要成熟农作物
-
玉米
多数品种在处暑前后成熟,此时籽粒饱满但秸秆仍为绿色。北方地区普遍进入玉米收获季,需注意及时晾晒秸秆。
-
豆类作物
包括黄豆、豌豆、绿豆等,此时已进入成熟期。豆类需充足水分和高温,甘肃等西北地区是重要产区。
-
棉花
主要产区为新疆,处暑后进入采摘高峰。传统依赖人工拾棉,现多采用机械化设备。
-
土豆
八月至九月成熟,需低温环境(17-21℃),对土壤要求高。大棚种植可实现周年供应。
-
胡麻与油料作物
西北地区特色作物,通过人工拔取方式收获。胡麻耐旱性强,花生多采用人工挖掘。
二、其他成熟农作物
-
西葫芦、芹菜、紫甘蓝 :蔬菜类作物,适应性强,部分品种在处暑前后可收获。
-
葡萄、梨、桃子 :水果类,葡萄含抗氧化物质,梨和桃子耐储存。
-
高粱、白露谷 :谷物类,处暑后开始成熟,与白露节气相关。
三、地区性特色
-
山西 :秋禾收割与棉花打顶同步进行,需注意防病虫害。
-
河北 :晚秋作物需加强管理,如地瓜追肥、棉花整枝。
-
山东 :边收边耕,采用耙糖保墒技术。
四、相关注意事项
-
农作物特性 :如玉米需避免雨淋导致籽粒霉变,棉花需及时清理田间残株。
-
节气关联 :处暑与白露共同构成秋季农事周期,反映农耕智慧。
以上信息综合了全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实践与节气物候特征,具体种植进度可能因品种、气候和管理措施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