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从革命老区到现代化边疆城市的华丽转身,实现了从经济薄弱到工业强市、从封闭边陲到开放前沿、从城乡分割到协调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如今,这里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铝产业升级为“四大主导产业”集群,边贸总额增长18%,农村收入增速全区第一,生态与民生同步提升,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节点。
工业经济从“一铝独大”迈向多元驱动。过去百色依赖传统铝业,如今新增95家规上工业企业,形成新型生态铝、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林业四大主导产业,工业数字化转型加速,15家智能工厂落地,铝产品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突破800亿元。吉利百矿铝产业研究院等高端平台建成,百色高新区连续三年蝉联广西综合排名第一。
开放格局从边陲末梢跃升为国际枢纽。龙邦国际性口岸开通,跨境电商实现零突破,“百色一号”专列开行量增长170%,连接东盟与粤港澳大湾区。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率全区第一,靖西腰果出口哈萨克斯坦,平果保税仓运营首年突破798万元进出口额。试验区“三张清单”改革全国推广,浙商出海合作中心助力企业国际化。
城乡面貌从基础薄弱到宜居宜业。中心城区面积扩大至75.8平方公里,改造63个老旧小区、28条背街小巷,新增7个口袋公园。农村安全饮水、村医覆盖率均达100%,行政村垃圾处理覆盖98%,田阳百育镇跻身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农村人均收入增速7.7%领跑广西,超七成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生态与民生从短板变为优势。地表水质全国第九,空气质量优良率98.4%,造林面积广西十二连冠。新建259所学校、1893套保障房,药品集采节省4亿元医疗支出。《大山的女儿》获“飞天奖”,黄文秀事迹编入教材,红色文化与现代文旅深度融合。
这座曾以百色起义闻名的红城,正以产业升级、开放创新、生态宜居的新形象,书写着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样本。其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密码,在于将革命精神转化为改革动力,在“一带一路”机遇中重塑区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