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的关键是“上薄下厚”,重点保护背、腹、足三大部位,以不出汗为原则,尤其适合老人、儿童及体质虚弱者。
-
背、腹、足是核心保暖区:背部是阳气汇聚之处,受寒易引发感冒;腹部保暖可护脾胃,预防腹泻;足部远离心脏,血液循环差,需避免“寒从脚起”。穿衣建议“下厚上薄”,秋裤保留至清明前后。
-
特殊人群需加强防护: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重点保暖大椎穴(颈后凹陷处),儿童和老人建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多层薄衣便于增减。
-
捂的时机与程度:昼夜温差超8℃或气温未稳定在15℃以上时需捂,出汗即需调整衣物。北方地区春分后仍需防倒春寒,南方可适当灵活调整。
-
饮食与生活习惯配合:春季宜食韭菜、葱等辛温食物,避免生冷;睡前温水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保暖效果。
春捂是顺应自然的养生智慧,科学保暖才能有效防病。根据气温变化灵活调整,避免过度或不足,让身体平稳过渡到春暖花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