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广州死在柳州”是一句流传于两广地区的民间俗语,前半句指广州饮食文化丰富,后半句暗指柳州棺材品质佳,反映了古人“生时享口福、死后求安稳”的生活观念。
广州作为粤菜发源地,饮食文化以食材多样、烹饪精细著称。从早茶的虾饺、烧卖到正餐的烧腊、老火靓汤,讲究原汁原味与时节搭配。当地“一盅两件”“无鸡不成宴”等饮食传统延续千年,茶楼文化更是渗透市井生活,形成“五步一茶居,十步一酒楼”的独特景观。食材海纳百川的特点使广州成为华人世界公认的“美食之都”。
柳州棺材的特殊声誉源于当地优质杉木与匠人工艺。柳州周边山区盛产油杉,这种木材纹理细密、耐腐防虫,制成的棺材密封性强且不易变形。明清时期,柳州出现以“前店后坊”模式运作的棺材街,匠人采用榫卯结构制作,内层刷生漆、外层涂桐油,成品重量轻、防腐性能突出。加之西江水运便利,柳州棺材通过商船远销粤港澳,逐渐形成行业口碑。
这句俗语的产生与地域分工及商贸传统密切相关。明清时期珠江流域形成经济互补圈:广州因通商口岸地位汇聚各地食材,柳州依托林业资源发展特色手工业。百姓将这种“生享美食、死备良材”的认知提炼成俗语,既包含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折射出“事死如事生”的传统殡葬观念。随着时代变迁,柳州因推行火葬早在1997年便终结棺材产业,但匠人将技艺转向木雕工艺品领域,延续着木材加工的传统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