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州异常少雨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大气环流异常,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阻断了水汽输送,叠加厄尔尼诺余威导致降水系统偏离华南。这一现象不仅打破历史同期无雨日数纪录,更折射出极端天气频发的全球性挑战。
-
副热带高压异常“霸屏”
今年冬季以来,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偏北偏强,像一道“高压坝”阻挡了南海和太平洋的水汽向华南输送。气象数据显示,广州黄埔、从化等气象站连续48天无降水,创下历史第三长的干旱纪录。这种环流格局使得本该活跃的冬季雨雪系统被“拒之门外”。 -
厄尔尼诺的远程操控
尽管2024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已减弱,但其残余影响仍通过改变赤道太平洋海温分布,间接导致东亚大气环流紊乱。历史数据表明,厄尔尼诺年华南降水偏少概率高达70%,今年广州2月降水量较常年锐减80.5%,干旱等级一度升至“重旱”。 -
全球变暖加剧气候失衡
北半球多地同期遭遇干旱(如美国西部山火),印证了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的关联性。广州的“无雨”现象正是全球气候系统紊乱的局部表现——西风带波动异常、冷暖空气交锋北移,使得降水系统长期徘徊在江南而非华南。
面对日益频繁的气候异常,公众需关注气象预警并节约用水,而长期来看,减少碳排放仍是缓解极端气候的根本途径。广州未来的降水模式可能继续打破传统规律,科学适应比被动应对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