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中的“春捂”一般建议捂到气温稳定在15℃以上,且昼夜温差小于8℃时再逐渐减衣,重点保护头颈、腰腹和脚部。
-
气温稳定是关键
早春气温起伏大,过早脱衣易受寒。当连续几天日均气温超过15℃,且昼夜温差缩小,说明天气趋于稳定,可逐步减少衣物。若遇“倒春寒”,需重新加强保暖。 -
重点部位不能漏
头颈、腰腹和脚部对寒冷敏感,需重点防护。例如,穿高领衣物护颈,薄马甲护腹,避免露脚踝。儿童和老人代谢慢,应比年轻人多捂1-2周。 -
灵活调整衣物厚度
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透气、中层保暖、外层防风,方便随温度变化增减。棉质、羊毛材质吸湿保暖,更适合春季多变天气。
总结:春捂并非一味多穿,而是科学应对温差。观察天气趋势,兼顾关键部位保暖,才能健康过渡到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