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匣记禁忌

​《玉匣记》是东晋许真人所著的择吉古籍,核心记录了古人生活禁忌与趋吉避凶的智慧,其内容涵盖针灸、婚嫁、动土等日常活动的禁忌日辰,至今仍被部分传统文化爱好者参考。​

  1. ​针灸与医疗禁忌​
    《玉匣记》明确标注针灸的凶日,如“血忌日”“逐月凶星总局”等,认为这些日子进行针灸会引发血光之灾。例如正月丑日、二月未日等为“血忌日”,需避开针灸、手术等“开破”行为。“人神所在日”按干支、时辰对应身体部位,如甲日在头、癸日在足,相关部位不宜针灸。

  2. ​月忌日与日常避讳​
    每月初五、十四、廿三为“月忌日”,《玉匣记》记载这三天“太上老君不炼丹”,民间衍生出四大禁忌:​​不宜婚嫁庆典、探望病人、走亲访友、动土建房​​。古人认为此三日气场不稳,易招灾祸,现代虽科学依据不足,但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

  3. ​婚配属相禁忌​
    书中提到属相相冲者不宜婚配,如“白马怕青牛,羊鼠相逢一旦休”,认为生肖相克会导致婚姻不顺。例如猴(申)与猪(亥)属“相害”,但实际婚配需结合八字综合判断,不可单一而论。

  4. ​彭祖百忌与行为规范​
    “彭祖百忌”细化每日干支禁忌,如“甲不开仓,财物耗亡”“亥不嫁娶,必主分张”。这些规则融合五行易理,如甲日属乾卦,开仓象征散财;亥日属水主流动,嫁娶易生变数。现代可选择性参考,如重要事务避开“破日”“受死日”。

  5. ​祭祀与神煞避忌​
    书中详细列出六甲旬中诸神方位,如甲子日“诸神在地”,求福可获十倍功德;丙寅日“诸神在天”,祭祀反招灾祸。此类禁忌强调“神煞”时空规律,需结合具体日期调整活动安排。

​总结​​:《玉匣记》的禁忌体系反映古人“天人合一”的生存哲学,虽部分内容与现代科学冲突,但其文化价值与民俗意义不容忽视。当代应用时,可理性取舍,既尊重传统,又避免过度迷信。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什么意思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是汉语成语,它们最初指的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不同层次的乐曲,后来引申为形容不同层次的文学艺术作品。 阳春白雪 : 原意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 引申意 :后来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下里巴人 : 原意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通俗歌曲。 引申意 :后来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这两个成语常常一起使用,形成对比

健康知识 2025-04-11

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共存,是文化繁荣的核心密码——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并非对立,而是互补共生的双翼。​ ​前者以深刻内涵提升审美高度,后者以亲民形式拓宽受众广度,二者融合才能满足多元文化需求,实现“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的平衡。 ​​定义与起源​ ​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楚国的高雅乐曲,现比喻深邃难解的艺术;而“下里巴人”是楚国民间歌谣,代表通俗文化。两者源自宋玉《对楚王问》的典故

健康知识 2025-04-11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乐曲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均指战国时期的乐曲,前者是高雅的古琴曲,后者是通俗的民间歌谣。​ ​这一对比不仅反映了艺术审美的差异,更成为后世区分雅俗文化的经典隐喻。 ​​起源与典故​ ​ “阳春白雪”传为春秋晋国乐师师旷所作,后成为楚国宫廷的高雅乐曲,曲调艰深,和者寥寥;“下里巴人”则是楚国民间传唱的通俗歌曲,因朗朗上口而广为流传。两者对比出自宋玉《对楚王问》,通过“曲高和寡”的寓言

健康知识 2025-04-11

阳春白雪哥下里巴人最早是指什么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最早是指战国时期楚国的两种音乐形式,具体如下: 阳春白雪 最初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具有高雅、清新的艺术特色。成语“阳春白雪”即源于此,现多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下里巴人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广泛流传的通俗歌曲,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常伴随祭祀、庆典等社会活动。 出处 这两个概念最早见于战国楚国辞赋家宋玉的《对楚王问》

健康知识 2025-04-11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什么艺术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用于区分艺术类型的经典概念,具体指代如下: 一、基本定义 阳春白雪 原指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后泛指高深、典雅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名称取自《楚辞》中《阳春》《白雪》两篇作品,象征和风细雨、高洁脱俗的审美境界。 下里巴人 原指战国时期楚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歌曲,后比喻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文学艺术。该词出自《楚辞》,代表大众化、接地气的艺术表达。 二、核心区别

健康知识 2025-04-11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指两种人吗

不是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指两种人,而是指两种文学作品 。这两个成语分别代表了高雅和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阳春白雪 : 原指春秋时期楚国的一首高雅歌曲。 后来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下里巴人 : 原指春秋时期楚国的一首民间流行歌曲。 后来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这两个成语来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分别代表了当时不同层次的文学艺术形式。阳春白雪象征着高雅和精英文化

健康知识 2025-04-11

老南瓜对肝不好是真是假

‌老南瓜对肝脏有害的说法并不科学 ‌,相反,适量食用老南瓜反而可能对肝脏健康有益。‌老南瓜富含β-胡萝卜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成分 ‌,能帮助减轻肝脏负担,促进代谢。但需注意,过量摄入可能因高糖分影响血糖控制,间接加重肝脏代谢压力。 1. ‌老南瓜的营养价值与肝脏健康 ‌ 老南瓜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帮助修复肝细胞;其膳食纤维能促进胆固醇代谢,减少脂肪堆积,降低脂肪肝风险

健康知识 2025-04-11

南瓜为啥要尽量少吃

南瓜虽然营养丰富,但并非适合所有人群。以下是需谨慎食用南瓜的三大人群及原因: 一、糖尿病患者 血糖波动风险 南瓜含碳水化合物(约10%-15%),且升糖指数(GI)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血糖快速上升,增加血糖波动,影响病情稳定。 需控制摄入量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食用量,可选择低糖烹饪方式(如蒸煮)并减少主食搭配。 二、胃肠道敏感或疾病患者 消化系统负担增加

健康知识 2025-04-11

春不食肝 来由

顺应肝气升发,护肝健脾 关于“春不食肝”的由来,综合中医理论及权威资料,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中医理论基础 春季肝气旺盛 春季对应五行中的木,而肝属木,故春季为肝气最盛的季节。此时肝主疏泄,负责调节气机与情绪。若过度食用补肝食物(如动物肝脏),可能加剧肝气亢盛,导致肝火旺、情绪波动等问题。 以脏补脏的辩证思想 中医主张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春季应顺应肝气升发,避免过度补肝

健康知识 2025-04-11

春主肝是什么意思

​​“春主肝”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指春季与人体肝脏在五行中同属木,此时肝气最活跃,需顺应自然升发特性疏肝理气,否则易引发情绪波动、脾胃失调等问题。​ ​ 春季养肝的关键在于平衡肝气生发,避免郁结或过旺,同时兼顾脾胃功能,通过饮食、作息、情志等多方面调和,达到“疏肝健脾”的效果。 ​​肝与春气的关联​ ​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负责调节气机与情志,春季阳气升发与肝的“木性”相呼应。若肝气不畅

健康知识 2025-04-11

玉匣子初一到三十查病

《玉匣记》是一部古老的文献,其中包含了一些关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描述。以下是一些基于《玉匣记》的内容,用于指导疾病治疗的建议: 疾病诊断 : 《玉匣记》强调了对患者整体状况的观察,包括精神状态、面容、语言行为等,同时也涉及病理分析、腹部诊断、骨节诊断、脉诊和面部诊断等方面。 治疗方案 : 书中提供了针对不同病症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和一些特定的仪式,如书符、念咒语等。例如

健康知识 2025-04-11

玉匣记初一至三十治病对照表

​​《玉匣记》初一至三十治病对照表是古代民间结合道教符咒与心理疗愈的独特疗法,通过特定日期对应鬼神作祟的理论,以焚化纸钱、方位送祟等方式缓解病症,尤其适用于突发性癔症或心理因素引发的身体不适。​ ​ ​​核心原理与操作逻辑​ ​ 根据《玉匣记》记载,每日对应不同鬼神作祟方向与症状,如初一日“东南方树神使吊死鬼作祟”,表现为头痛寒热、食欲不振,需用黄纸五张向东南四十步焚化送祟

健康知识 2025-04-11

玉匣记治病初一至三十怎么送

《玉匣记》治病初一至三十天的送祟方法如下,综合多版本信息整理如下: 一、每日送祟方位与病症对应 初一至初三 方位 :东南方向 病症 :神使客鬼作祟,表现为乍寒乍热、起坐不力、饮食无味、呕吐等。 初四至初六 方位 :正北方向 病症 :家亲作祟,症状包括头痛、发热、四肢无力、饮食不进等。 初七至初九 方位 :东南方向 病症 :土地家神使老母鬼作祟,伴随呕吐、逆寒热、手足沉重等。

健康知识 2025-04-11

玉匣记初一至三十日查病步骤

关于《玉匣记》初一至三十日查病步骤,综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一、整体框架与核心内容 《玉匣记》作为中医传统典籍,初一至三十日查病部分主要围绕病因病机分析、病症定位及治疗建议展开,但需注意其中部分内容属于传统民俗信仰,与现代医学存在差异。 二、每日查病步骤解析 初一到五日:察病求因 重点分析病理、腹部、骨节、脉诊和面部诊断,通过望闻问切确定病因病机。 初六到十日:内科疾病诊断 详细论述感冒、发热

健康知识 2025-04-11

经常失眠怎样用泡脚来促进睡眠

经常失眠可以在泡脚水中加入艾叶、花椒等,水温控制在 40 - 45 度,每次泡 20 - 30 分钟,睡前 1 - 2 小时进行。 泡脚就像给身体这个大机器做一次放松按摩。我们的脚就像机器的重要零件,通过温热的水和加入的药材,能让脚部的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更顺畅,就好像给零件加了润滑油,让整个身体都能放松下来,缓解紧张和疲劳,从而有助于睡眠。就好比您工作了一天累得不行

健康知识 2025-04-11
经常失眠怎样用泡脚来促进睡眠

初一到三十看病玉匣记方法

‌初一到三十看病玉匣记方法是古代民间流传的一种择日看病的传统方法,通过农历日期对应身体部位来选择合适的看病时间,其核心在于"初一对应头部,十五对应腹部,三十对应足部"的择日原则。 ‌ 这种方法将一个月30天与人体部位相对应,认为在特定日期治疗相应部位效果更佳,同时避开了"杨公忌日"等传统忌讳日期。 ‌日期与部位对应关系 ‌ 玉匣记将农历日期划分为:初一至初七对应头面部(初一头顶、初二眼睛等)

健康知识 2025-04-11

玉匣记初一到三十治病对照表

《玉匣记》是一部古代医学著作,其中记录了初一到三十日的治病对照表,但内容缺乏科学依据,以下是对其治病对照表的相关介绍: 《玉匣记》治病对照表概述 《玉匣记》中记载了初一到三十日的治病对照表,涵盖了各种鬼祟作祟的情况和相应的处理方法。例如,初一日病在东南路上得之神使客鬼作祟,治疗方法是用白钱五张向东南四十步送之大吉。 科学与迷信的区分 科学角度 :现代医学强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基于科学的检查和分析

健康知识 2025-04-11

玉匣子初一至三十看病方法

《玉匣子》是一部古代医学著作,记录了大量的疾病资料和医治方法,对于研究古代医学、了解中医养生具有重要意义。关于《玉匣子》中初一至三十的看病方法,实际上属于封建迷信的范畴,缺乏科学依据。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这类内容。 科学角度的解读 迷信的局限性 :古代医学著作如《玉匣子》中的治病方法,往往基于当时的迷信和传统观念,缺乏现代医学的实证基础。 科学治疗的重要性 :对于任何健康问题

健康知识 2025-04-11

初一至三十玉匣子用法

我暂时没有找到玉匣子相关的信息,但是我可以为您提供《玉匣记》中初一至三十日的治病方法,具体如下: 初一至三十日的治病方法 初一日 :病在东南路上得之,树神使吊死鬼作祟。头作寒热,起坐无力,吃食无味,用黄纸五张,向东南方四十步送之即安。 初三日 :病者正北得之,是家亲鬼作祟。初是头痛,作寒作热,坐卧不宁,饮食不进。用黄钱五张,向正北方三十步送之即安。 初四日 :病者东北得之,水鬼作祟。来时沉重

健康知识 2025-04-11

中医初一至三十疗法

​​中医初一至三十疗法是一种结合传统历法与辨证施治的独特体系,通过每日对应不同脏腑、病因及疗法,实现动态调理。其核心亮点在于​ ​ ​​“天人相应”的时间医学观​ ​ ​​、​ ​ ​​精准的日序辨证​ ​ ​​,以及​ ​ ​​符咒与中药结合的多元疗法​ ​ ​​,尤其适合慢性病与虚实夹杂症的周期性干预。​ ​ ​​日序辨证与病因定位​ ​ 初一至三十每日对应特定病因

健康知识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