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但尚未到达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时间范围
-
公历日期
小暑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 7月7日或8日 ,具体时间需根据太阳到达黄经105度确定。
-
农历日期
对应农历为 午月结束、未月起始 ,斗指辛时交节。
二、核心含义
-
"小热"的寓意 :此时天气开始炎热,但尚未达到极热状态,故称"小暑",预示暑气渐盛。
-
季节特征 :小暑后天气转热,农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需加强田间管理。
三、补充说明
-
气候特点
-
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上升,南方地区平均气温约33℃,西北高原北部仍可见霜雪。
-
此阶段进入伏旱期,需防范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
-
民俗活动
-
食新 :部分地区有尝新米习俗,祭祀五谷大神。
-
饮食习俗 :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民谚,南方则可能食用炒面或冰粥。
-
-
节气意义
小暑是夏至后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夏季高温期的开始,但最热天气仍需等待大暑节气。
小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节点,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精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