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新人”向“三有新人”的转变,标志着我国人才培养标准从“全面规范”向“核心素养”的升级,核心聚焦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大关键素质,强调从“被动服从”到“主动扛责”的时代适应性。这一调整既继承了“四有”的精神内核,又呼应了民族复兴对青年实践能力与责任意识的高要求。**
-
理想引领方向
“有理想”是传承自“四有”的核心要素,但内涵更强调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新时代的理想不仅是道德与文化修养,更需坚定“中国梦”的信念,例如青年投身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践,体现理想与时代使命的结合。 -
本领支撑实践
“有本领”取代了原有“有文化”“有纪律”的表述,突出能力导向。在数字化与全球化背景下,本领涵盖创新思维、跨学科学习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例如新课标减少教材知识点层级,增加实践板块,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
担当定义责任
“有担当”是新增维度,直面社会对青年责任感的期待。从未成年人保护条款的调整可见,教育更强调青少年需主动承担后果,而非依赖外部保护。抗疫中青年志愿者的表现,正是“担当”精神的生动诠释。
这一转变并非降低标准,而是优化筛选机制:理想决定“为何奋斗”,本领解决“如何实现”,担当确保“坚持到底”。未来教育需通过情境化教学、跨学科实践等方式,将“三有”融入培养全流程,助力青年在变革时代成为真正的“扛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