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标志着天气渐冷,露水增多,进入深秋阶段。以下是寒露的禁忌与养生讲究,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禁忌事项
-
忌霜冻与大风
霜冻会冻伤晚秋作物,民间有“寒露有霜,晚谷受伤”之说;大风易导致人体受寒,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
-
忌露脚
寒露后气温下降,早晚温差大,脚部易受寒。中医认为脚部是人体阳气最弱的地方,露脚易导致寒邪入侵,抵抗力下降。
-
忌过度“秋冻”
寒露已过深秋,此时过度暴露于寒冷会加重体寒,增加感冒风险。老人、儿童及体弱者更需注意保暖。
-
忌盲目喝凉茶
秋季燥热易引发上火,但盲目饮用凉茶可能耗气伤阴,加重秋燥。建议根据体质调整饮食,必要时咨询中医师。
-
忌作息紊乱
深秋睡眠质量易受影响,熬夜或过度劳累会削弱免疫力,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
忌过度运动
虽然适度运动有益,但强度过大易导致疲劳,反而不利于健康。建议选择散步、爬山等舒缓运动。
二、养生讲究
-
顺应“养收”原则
寒露后需收敛阳气,避免过度出汗。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当运动来平衡阴阳,如食用梨、柿、百合等滋阴润燥食物。
-
调整饮食
-
增加甘、淡滋润食物:梨、柿、香蕉、银耳等可补脾胃、润肺肠。
-
避免寒凉、辛辣食物:生姜、辣椒、海鲜等可能加重秋燥。
-
早餐选择温食:建议喝热粥(如玉竹粥、沙参粥)或食用红枣、莲子等补中益气食物。
-
-
注意保暖
-
早晚温差大时及时添衣,避免赤膊露身。
-
保护易受寒部位:头部、颈部、腰部、膝盖等需戴帽、围巾、护膝等。
-
-
保持空气流通
- 定时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封闭空间导致空气污浊,减少细菌滋生。
-
适度运动
- 选择舒缓运动如快步走、太极拳,避免高强度锻炼。
-
防潮防湿
- 秋雨多时注意室内干燥,食用薏米、红豆等祛湿食物,避免湿气内侵。
三、特别提示
-
老人及慢性病患者 :需关注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健康,避免感冒引发并发症。
-
饮食清淡 :减少油腻、高热量食物,避免营养过剩导致肥胖。
通过遵循以上禁忌与讲究,可有效应对寒露带来的气候变化,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