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标志着天气进一步转冷,露水更寒。以下是寒露时节的传统习俗与养生要点:
一、传统习俗
-
登高赏菊
寒露与重阳节相近,有“登高望远,步步高升”的习俗。人们会登高欣赏菊花,感受秋意,同时锻炼身体,寄托对健康长寿的祝愿。
-
吃芝麻
天气转凉时,人们食用芝麻等滋阴润燥食物,如芝麻糊、芝麻糖,以润肺益胃、养阴防燥。
-
秋钓边
江南地区因深水区水温下降,鱼儿向浅水区迁移,形成“秋钓边”的特色活动,兼具休闲与收获的乐趣。
-
饮菊花酒
部分地区在寒露时饮用菊花酒,其清凉特性可缓解秋燥,同时寓意祛灾祈福。
二、养生要点
-
穿衣保暖
遵循“春捂秋冻”原则,但需根据体质调整。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重点保护足部,建议晚上用38-42℃的热水泡脚,添加艾叶、花椒等药材增强效果。
-
早睡早起
顺应阳气收敛规律,早睡促进肺气舒展,早起增强体质。体质较弱者需注意防寒,可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
-
饮食调理
除芝麻外,可食用荞麦、梨等应季蔬果,避免过度食用辛辣、生冷食物。秋季宜清淡饮食,少食多餐。
-
预防疾病
寒露后早晚温差较大,易引发感冒。建议及时增减衣物,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
三、文化内涵
寒露还与农事活动相关,如种植荞麦等耐寒作物,以及用寒露水浸制药酒或药膳。这些习俗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节律的尊重与顺应。
通过以上习俗与养生方式的结合,既能感受季节变化,又能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