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湖州杜员外冬至日白苹洲见忆》是唐代诗人李郢酬答杜牧的七律名篇,以冬至日湖州白蘋洲为背景,展现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与精妙诗艺。诗中“千嶂雪消溪影渌,几家梅绽海波清”一联,以工整对仗描绘冬日山水,成为千古写景佳句,而“多愧龙门重招引”更暗含对杜牧知遇之恩的感念。
-
历史背景与创作契机:公元850年冬至,时任湖州刺史的杜牧(尊称“杜员外”)于白蘋洲邀约未中举的秀才李郢,并赠诗《湖州正初招李郢秀才》。李郢以此诗回应,诗中“白蘋亭上一阳生”点明冬至“一阳生”的节气特征,同时以谢朓喻杜牧,赞其诗才如“锦绣新裁”。
-
白蘋洲的实景与象征:白蘋洲并非泛指,而是湖州东南霅溪畔的实地,白居易《白蘋洲五亭记》记载其重建于839年。杜牧与李郢相聚的白蘋亭,正是此地标志性建筑,诗中“鸥鸟长来狎”“汀洲独有名”化用《列子》与柳恽典故,既写景致清幽,又暗喻二人超脱功名的君子之交。
-
艺术特色与情感内核:李郢此诗风格清丽婉转,颔联“雪消溪影”“梅绽海波”动静相生,色彩明净,与杜牧原诗“千里暮山重叠翠”形成呼应。尾联“即抛田舍棹舟行”以行动细节凸显对杜牧招引的珍视,而“龙门”之喻更见杜牧提携后辈的豁达。
冬至日一聚,留下两首珠联璧合的诗作,不仅记录了一段文人相重的佳话,更成为中唐诗歌中融合节气、地理与友情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