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麦管理需围绕"促弱、控旺、防冻、防倒、防病虫"五大目标,结合不同生育阶段和区域特点,科学制定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一、生育期管理措施
-
返青期管理
-
镇压与除草 :早春土壤化冻后镇压提墒,抑制旺长苗分蘖,对未除草地块喷施2甲·双氟等除草剂。
-
追肥与灌根 :追施返青肥(如液态氮或腐殖酸水溶肥),配合灌根尿素20-25斤,增强分蘖能力。
-
-
拔节期管理
-
控旺与促穗 :对旺长苗喷施15%多效唑抑制无效分蘖,亩追施尿素5-10公斤,促进穗粒数增加。
-
分类施肥 :根据苗情调整追肥量,壮苗与弱苗差异控制在2-5公斤尿素/亩。
-
-
灌浆期管理
- 减少氮肥 :避免追施氮肥,防止倒伏,重点保障籽粒灌浆。
二、关键技术措施
-
防旱与防冻
-
科学灌溉 :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方式,避免大水漫灌降低地温。
-
镇压与灌根 :早春镇压可弥封裂缝、增温保墒,灌根尿素促进根系发育。
-
-
化学除草与病虫害防控
-
精准除草 :拔节前完成化学除草,避免后期药害。
-
综合防治 :返青至起身期喷施醚菌酯+联苯·氟啶虫酰胺等药剂防治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
-
三、区域差异化管理
-
黄淮海主产区 :重点控旺长、促弱苗,推广集中育秧和机械栽插技术。
-
南方麦区 :需防范低温冻害,加强田间排水和湿管护苗。
-
特殊区域 :盐碱地需改良土壤后种植,沙土地增施有机肥改善保墒能力。
四、管理原则
-
分类型精准施策 :根据苗情、墒情和区域特点制定个性化方案。
-
分阶段压茬跟进 :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各阶段重点管理,避免重复或遗漏。
-
防灾减灾 :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结合科技支撑与精细管理,可有效提升2025年小麦综合产量和抗风险能力。